为了看场电影来到庐山
-
最早认知庐山,除了教科书上的些许碎片,主要从报纸、收音机和毛泽东诗词单行本上似懂非懂一点皮毛,留存脑海里的是一座“政治名山”的复制,因为中国近现代许多历史事件在这里留下过挥之不去的痕迹。
渐行渐远,又渐行渐近,我的岁月储存器就有了四个关于庐山的版本。
初中求学时,学校组织学军,就是学习解放军长途拉练。十四五岁的我们背着铺盖卷儿步行两天,从湖州城北走到了地处德清县的避暑名山莫干山。看到山上形形色色、独栋园林式洋房,我们第一次懂得了,这就叫作别墅。老师借题发挥说起了同为避暑名山的庐山,设身处地领读了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在别墅回廊依栏俯瞰云雾缭绕的群山,年少的我们美丽遐想:庐山应该也是这个样子,有许多外国人造的西式房子,包括我们打地铺住宿的那栋别墅,还有这优美的风景……是为1.0版。
2.0版认知庐山是因为一部电影——《庐山恋》。1980年,我们正青春,改革开放才开始不久,我在一家工厂做人事和团工作,如何活跃、引导青年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团干部的一项重要思考。
“我愿意化作天上的白云/乘春风飘呀飘/飘到你的身旁……”在物质生活缺乏的年代,需要来点精神的滋润。此时,一部以庐山为背景的爱情、时尚、风光电影问世了,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位侨居美国的前国民党将军的女儿周筠回到祖国庐山游览观光,与中共高干子弟耿华巧遇,两人一见钟情并坠入爱河的故事。还有一大吸引人的特别之处是,它运用了宽银幕模式、超广角拍摄和蒙太奇表现手法,让观众从中欣赏、感悟大自然宽阔空间与斑斓色彩所呈现的影像画面和非凡意境。
这部影片宛如一枝报春花,很快让文艺作品不再拘泥于形式的创作,大批优秀的电影作品相继涌现,丰富了我们青年人对美好生活、对炽热爱情的渴望。那时似乎还没有旅游一说,特别是远足旅行的市场尚在萌芽阶段。基本同龄的我们看罢电影后久久地沉思和憧憬,我们希望来一个说走就走的见证祖国美好山河行;女青年期盼未来生活像电影女主角那样,拥有三四十套时装……“以文化人”大抵就是如此吧。
十多年前的夏天,我和同事赶到原来的杭州东站,坐了整夜的绿皮火车,翌日早上从九江转汽车第一次上了庐山。登高望远,直抒胸臆,确实跟莫干山有点相似,不过范围更大、山势更峻。追根溯源,百余年前,英、俄、美、法等二十多个国家的大亨陆续在这里建造了别墅群,同时,大批的教堂、银行、商店、学校、医院,以及市政议会等在庐山出现,后来就成了中外著名的避暑胜地,成为西方文化影响中国腹地的独特代表。
我们走访了几处留有政治烙印的地方,寻觅“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原汁原味,还不畏艰难崎岖,上下走了约6600个台阶,领略了“一朝何事失扃钥,樵者得之人共传”的三叠泉等。傍晚用餐时了解到,这里有座天天循环放映《庐山恋》的影院,随到随看,不清场、不对号入座,叫庐山恋影院。自从第一次在家门口观看过这部电影,这么多年过去了,既然来了,当然要温故而知新。看罢,不由地唤起了我的青春回忆,我脱口而出:《庐山恋》和庐山恋影院是庐山的一个新象征。是为3.0版。
今天,从家门口直接坐上高铁,三个多小时就到的南昌,再次“跃上葱茏四百旋”登庐山,该是4.0版了。为的是在一个特定的场合、看一部特定的电影——《庐山恋》。尽管现在网上看电影非常方便,也很休闲,但对着宽10米、高4米的银幕观看,加上片中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都是可以唾手而得、对标对表,那感受是真切的身临其境。也就是出门在外,换个姿势看一场心仪的电影,企图让生活节奏变得慢些、再慢些。特别是对于伴随《庐山恋》一路走来的我们来说,影片是如此诠释了人生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超越时空的理解,不会因为岁月的际遇、环境的改变而磨灭。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今年恰逢这部电影上映40周年。十多年前的票价忘记了,今天的门市价是40元,我自恋地说,正好吻合了《庐山恋》诞生40年的数字。同时了解到了,这部电影因在同一家电影院放映同一部故事影片观众人数最多(300多万人次)、放映场次最多(3万余场)、使用拷贝最多(18个)等,2002年12月12日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2018年8月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十大优秀爱情电影。
也许是回归原貌,这里买电影票不主张用微信、支付宝,约定用现金的。工作人员检票时祝贺我们:“你们是第3220618位、3220619位在我们影院看《庐山恋》的观众。”我们本没有细看票根,原来上面印着“最新观众人次吉尼斯纪录第3220618位、3220619位”的流水号。一位跟我们年龄相仿的工作人员在与我简短交谈时感慨,岁月如梭,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是初心,是情怀,是那追求的梦。
“每当明月升起/升起的时候/我深深地怀念亲爱的故乡/那里有美丽的绿水青山/那里是哺育我成长的地方……”第一场曲终人散,夜晚的庐山有点冷嗖嗖的,远处别墅里的灯光影影约约,弯曲的山道上还有行人,包括一同走出影院的年轻、中老年的影迷,他们和我一样,大都是《庐山恋》的回头客,倒映的是那个特定历史身躯留下的长长背影。
影院的第二场开映了,时不时听得有路人哼唱着《庐山恋》的旋律,谈论着庐山上曾经演绎过的这段离奇恋曲。我回望招牌上的那句话:“庐山天下恋,天下恋庐山”,我想,《庐山恋》恋的是家国情怀,恋的是人间真善美,恋的是丝丝缕缕剪不断的乡愁。今天重温《庐山恋》的故事,已是今非昔比,无论理念、机遇、条件,起点更高了。我想再走莫干山高,梳抚苕霅水长,南太湖畔可期“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升级版, 无远弗届。